日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林业局、海洋局5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方案》,在全区启动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将过去单一土地、矿产资源的出让,拓展到“山水林田湖草海”等生态种植、海域养殖和旅游观光等领域,将分散的自然资源资产打包成综合性、多样性、规模化的“资产包”向社会整体供应。
《方案》明确,在为期两年试点期内,将从四个方面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模式、关键问题、收益分配机制以及供后监管体系,完善组合供应工作流程。探索跨资源、跨权属、跨区域、跨层级等组合供应模式,实施“土地+矿产”“国有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矿产+森林”“土地+水+森林”“土地+海域”等不同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聚焦设权赋能、权利归集等关键核心问题,合理依规设立水面旅游观光经营权、溶洞地下空间使用权、林业经营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林业碳汇、海洋碳汇等权益指标。通过收储、租赁、置换和入股等方式,将分散的自然资源资产打包形成可整体开发、权利主体明确、边界清晰的资产包。
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政府管理效能,缓解各类要素资源分散管理的高成本困境,有效打通“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难点、堵点。更关键的是,对市场主体来说,不用再分别跑多个部门,就能直接取得多项资源资产权能,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交易成本。
此次组合供应首批推出了6个项目,涵盖海洋船舶制造、海域养殖、文旅、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类型,涉及土地、矿产、森林、水、海洋等多类自然资源,分布于北海市本级、合浦县、灵山县、河池市金城江区、来宾市本级5个地区。
据了解,此前柳州、钦州、防城港市等地区也探索开展了废弃矿山土地出让+土地平整+危岩治理和资源处置整体打包出让、海砂采矿权+海域使用权联合出让、海域使用权证和水域滩涂养殖证“两证同发”等实践案例,为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