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2025年全区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两会和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全区自然资源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会上,贺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成军以“贺州市统筹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矿山生态短板变为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样板”为题作经验交流发言。
一、聚焦产业发展,全方位做好矿业产业要素保障
一是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聚焦我市丰富的碳酸钙、钾长石、花岗岩、温泉等矿业资源,全市共布局了11个集中开采区,仅2022年以来,就出让矿业权18个,充分保障下游近企业的原料需求。依托资源优势,成功引进了长鸿生物新材料产业园、钙基母粒智造园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高的碳酸钙企业,目前全市碳酸钙全产业链企业达到了600多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碳酸钙产业集群,2023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全面推行“净矿”出让,出台了矿山用地租赁规范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有力地解决了历史上存在的“以地胁矿”“高价地租”问题,仅2024年就为矿山企业解决土地租赁问题8宗、租赁土地6330亩。三是做好矿业产业用地保障,将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花岗岩新材料产业园等矿业产业项目约1万亩用地纳入了城镇开发边界,近三年来,共完成矿业产业项目供地117宗、面积达5051亩,有力保障矿业产业用地需求。
二、聚焦矿山生态保护,全方位守牢资源安全底线
一是全力以赴完成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市55座“半边山、一面墙”矿山全部实现了阶梯式分台开采,仅平桂大理石矿区矿山企业就累计投入3.5亿元,硬化矿区道路55公里、规范了7个排废区建设、复绿裸露山体2700亩,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规范化,矿容矿貌大幅改观,成为全区矿山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的标杆。二是大力推行矿山生产集约化、建设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现代化的“五化”模式,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品质、和谐、智慧的“五型”矿山。狠抓矿山整合,将平桂区大理石“小散乱”的44个采矿权整合为9个大中型矿山,大中型生产规模矿山比例达84%,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采;建成绿色矿山44座,“五型”矿山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是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废弃矿山修复,全市1453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已完成修复946公顷,完成修复任务的65%,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的修复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废弃矿山转型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我市利用废弃矿山建设了总投资达30亿元的姑婆山足球小镇项目,转型利用土地达600亩,打造了集体育训练、文旅康养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聚集区;还实施了可达山废弃矿区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和水田3231亩,通过导入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带动当地从业人数2610人。
三、聚焦维护矿产资源资产权益,不断规范矿政管理
一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矿山的有力监管。在大理石矿山集中的平桂大理石矿区搭建了智慧矿山联合监管平台,通过“矿山立体模型”对比,以及对矿区进行了全覆盖的视频智能监控等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矿山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了“运用科技管矿”。二是构建碳酸钙产业信息化共治平台,将100余家矿企、1000余家加工企业、2330余辆运输车辆纳入监管平台,借助无人机、智能卡管理等技术手段对大理石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等产业全流程监管,为制定矿山开采总量管理政策、规范矿产资源税费管理等提供了有效支撑。三是健全了打击矿产资源违法工作机制,全方位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执法监管,近年来,查处取缔非法采矿点163个,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132宗,扣押机械设备217台,处罚款3887万元,向公安机关移交涉罪线索13条,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走出了一条矿山管理规范有序的轨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