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5月列入林权登记提质增效国家试点县(区)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坚持探索“新路径、微改革、小切口、大民生”四维统一融合模式,焕新绿色资源名片。在延绵的青山绿树间,一场林权提质增效确权登记正在悄然发生。
探索新路径,运用“1331”模式深入群众
八步区创新“1个专班、3个部门联动、3种技术成果套叠、1个部门统一管理”的“1331”部门贯通工作模式,以1个工作专班抓到底的决心,强化组织推动和统筹调度;以自然资源部门牵头、林业部门配合、属地乡镇支持的形式,加强联动。同时,将工作力量下沉至一线,确保每个村开展林权地籍调查时有相关部门的人员常驻。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指界方式存在的周期长、难度大、精度低等问题,八步区聘请第三方测绘机构对试点村集体林地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通过叠加年度变更、自然资源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数据,逐宗核实更正权属重叠、界线不准、面积不实、地类不符等问题,并通过3种技术路径开展权属界线核实工作。
图为工作人员为村民指界山场分界线
——通过技术赋能,培训村委、村民通过高清正射影像叠加按分析处理后的历史林权数据制作的纸质或电子底图,开展核实权属界线工作;
——将三维模型叠加最新高清影像等数据形成调查底图,开展内业三维权属界线核实工作,主要解决通过正射影像无法核实确认宗地的问题;
——通过调查 App精准推送待核实宗地信息,开展权属界线核实工作,主要解决村民因外出务工等原因无法到现场核实确认宗地的问题。
通过以上技术路线,结合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和科学高效的组织,八步区村民积极参与,极大缩短了地籍调查核实时间,有效提高了信息的精准度。同时,八步区将地籍调查、材料登记、办证信息全部归口到自然资源一个部门,统一口径、统一归集,确保数据唯一和准确。
开展微改革,创新府院联动处置林权矛盾纠纷
如何化解林权纠纷,让当事双方心服口服?八步区以府院联动为抓手开展微改革,将府院联动延伸到专业业务条块,让各部门力量凝聚成团。同时,该区将府院联动力量从侧重于审判环节移至诉前调解、诉后执行关口,着力清理一批影响确权发证的历史遗留纠纷案件。
试点镇里松镇文汉村廖屋组集体林地和培才村4组赵姓村民林地存在约60亩边界纠纷,经八步区自然资源部门会同乡镇综治司法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将司法诉讼程序普法释法后引导群众诉前调解,一场长达15年的边界争议在政府和司法部门的见证下得以化解。
据不完全统计,八步区在里松镇运用府院联动机制共调解林权类矛盾纠纷13起,受益群众约980人,顺利推动3560亩林地确权登记。
注重小切口,高效处置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林权类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时间跨度大、矛盾积累多、成因复杂等特点,八步区注重从小切口出发,运用“补、调、联、结”一体推动模式进行集中清理,化解登记信息缺失、界址界线不清、权属存在交叉等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清理规范林权登记问题。
八步区精心选择群众基础好、属地乡镇村委配合度高的里松镇、开山镇作为试点镇,梳理分析两镇上一轮林权登记基础数据,找到提质增效推动确权登记的小切口,抓住关键人、用准小措施。该区先从村两委干部自身林地入手,办成一宗、影响一片,快速打开群众积极室内指界的工作局面。
通过“补”,八步区帮助地籍调查完备、缺失承包合同的农户规范补齐合同材料;运用“调”,找到一批依据上一轮林改数据套图后边界模糊或小范围重叠的宗地,主动联系权利人,组织周边群众现场指界,对模糊边界或重叠范围进行调整后,高效完成地籍调查;运用“联”,沟通村委、摸清民情,找到群众诉求强烈且林地权属双方无较大分歧的历史遗留问题,主动联系权利人迅速介入问题处置,规范开展地籍调查;通过“结”,主动梳理比对,让材料完善、程序完备的宗地尽快转入登记办证环节。
截至目前,里松镇87宗地籍调查材料完备的宗地补齐了林地承包合同;主动联系权利人并微调林地边界完成地籍调查共计58宗,涉及林地450亩、受益群众约350人;优化各办证环节衔接机制,高效实现34宗约778亩林地林木进入办证程序。
聚焦大民生,精准保障群众权益分类登记
八步区在推动国家试点中,遵循土地林地集体所有,也尊重自留山作为林业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意愿强烈的自留山地籍调查登记,坚持维护集体权益和个人权益,规范开展自留山林权登记。
文汉村黎姓群众自留山地籍调查工作是八步区践行保障群众权益、分类登记精准到村的一个缩影。9月上旬,黎先生到村委会递交了几张薄薄的资料,焦急询问自留山能否办证。通过调查了解,结合现状地类及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经现场核实、室内指界,八步区完成了该宗自留山的地籍调查。
截至目前,里松镇完成林权类不动产权相邻权利人指界面积累计11.45万亩,涉及宗地1734宗,覆盖群众1.8万人,其中进入公示阶段宗地面积达2.03万亩。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